学术前沿|真易达®机器人最新临床研究在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and Therapeutics发表
近日,《CT引导下机器人辅助导航系统用于胸腹部病灶穿刺结果评估:一项前瞻性临床研究》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and Therapeutics》发表,该研究采用真易达®穿刺手术导航定位系统,对比传统徒手穿刺方法,可显著提升胸腹部病灶经皮穿刺活检和消融手术的准确性与安全性,相关成果被遴选为封面文章。
介入放射学以微创和精准著称,随着新医疗技术的发展,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已成为肿瘤等疾病诊断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CT引导下针对胸腹部病灶经皮穿刺活检、穿刺引流、术前病灶定位、消融治疗等微创手术在临床中常规开展。传统的CT引导下经皮穿刺手术采用徒手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操作医生的经验。为保证穿刺到位,往往需要多次调针和CT扫描来评估穿刺针与病灶靶点的位置,进而导致气胸、出血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增加了患者的辐射暴露剂量。近年来,导航和定位技术的进步为经皮穿刺手术提供了全新的工具和解决方案。
近日,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介入治疗科靳勇主任、白旭明主任团队研究成果“CT引导下机器人辅助导航系统用于胸腹部病灶穿刺结果评估:一项前瞻性临床研究”在《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and Therapeutics》上作为该期刊的封面文章发表。该研究采用真健康医疗科技公司研发并生产的真易达®穿刺手术导航定位系统,研究中展示了该系统在辅助胸腹部病灶开展经皮穿刺手术的准确性与安全性。
关于研究:研究采用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研究共纳入60名需要接受经皮穿刺手术的患者。按病灶部位划分,包括具有胸部病灶的患者40例和腹部病灶的患者20例。上述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划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入组标准:年龄在18至75岁;ECOG评分≤1;经多学科会诊评估后需接受经皮穿刺手术的患者
排除标准:具有凝血功能障碍、肺气肿、多动症;育龄女性的妊娠试验阳性;对特定穿刺手术流程表示担忧的患者
穿刺手术流程:试验组采用真易达®穿刺手术导航定位系统辅助进行经皮穿刺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徒手穿刺方法。
结果评估标准:研究的主要评估标准为一次穿刺成功率,次要评估标准包括术中的调针次数和CT扫描时间。
研究结果
1. 试验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达到了100%,而对照组均未实现一次穿刺成功(调针次数为1.73 ± 1.20次),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 0.001)。此外,试验组在穿刺过程中仅需3.03 ± 0.18次CT扫描,而对照组则需要4.70 ± 1.24次,该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
2.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之间的并发症发生率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但试验组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人数(3例)少于对照组(7例),均为轻微气胸,且在经休息、吸氧和密切临床监测后均有改善。
研究结论与启发
传统的徒手穿刺方法面临着精度低、高辐射和并发症多发等诸多问题的挑战,同时,非实时影像的引导犹如“刻舟求剑”,患者的呼吸及身体移动、医生规划的穿刺路径与行动的一致性差异以及穿刺过程中器官和病灶的滑动形变将对穿刺精度产生重要的影响。真易达®穿刺手术导航定位系统,可通过穿刺计划系统,对患者CT影像进行智能分析,完成病灶及周围器官的三维重建,辅助医生完成穿刺路径规划。依据光学导航系统,精准描记患者呼吸运动曲线,提示医生合理穿刺时机。机械臂辅助穿刺系统根据规划路径自动调整位置,引导入针。
真易达®穿刺手术导航定位系统在胸腹部病灶经皮穿刺活检和消融方面的应用,表现出令人满意的效果,有望标准化经皮穿刺活检和消融的手术流程,相关研究成果可以为介入放射学科今后开展胸腹部肿瘤活检和消融术提供参考。
原文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9206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