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粒子植入是怎么一回事?

时间:2022-06-10 来源:医疗期刊摘要
字号

 1. 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

  通过影像学引导技术(超声、CT/MRI)将具有放射性的核素直接植入到肿瘤靶体积内或肿瘤周围,通过放射性核素持续释放低能量的γ射线,使肿瘤组织遭受最大程度的辐射损伤和破坏,而又不会造成正常组织的损伤,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目前临床常用的永久性植人治疗粒子的放射性核素为碘-125、金-198和钯-103,其中碘-125应用最广。


1.png

 2.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适应证

  目前国内粒子植入治疗应用较多的恶性肿瘤包括:前列腺癌、脑肿瘤、肺癌、头颈部肿瘤、胰腺癌、肝癌、肾及肾上腺肿瘤以及眶内肿瘤(恶性黑色素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等)、软组织肿瘤等,其适应证主要有:

  1. 经病理诊断的恶性实体肿瘤。

  2. 直径7cm以下的实体病灶。

  3. 局部进展期肿瘤,用粒子植入需结合外照射等综合治疗措施。

  4. 局部进展难以用局部治疗方法控制,或有远位转移晚期肿瘤,但因局部病灶引起严重症状者,为达到姑息治疗目的,也可行粒子植入治疗。

  5. 术中肉眼或镜下残留肿瘤病灶。

1.png

3.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防护要点

  (1)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

  操作前要穿戴好防护用品。主要操作人员应穿铅防护衣,戴铅手套、铅玻璃眼镜、铅围脖等。防护衣厚度不应小于0.25mm铅当量。对性腺敏感器官,可考虑穿含0.5mm铅当量防护的三角裤或三角巾。

  操作人员应站在屏风后分装粒子,屏风上方应有1mmPb的铅玻璃。分装过程中使用长柄镊子(30cm),轻拿轻放,避免损伤或刺破粒子,禁止直接用手拿取粒子。拿取粒子应使用长柄器具(如镊子),尽可能增加粒子与操作人员之间的距离。 

  在实施粒子手术治疗前,应制定详细可行的实施计划,尽可能缩短操作时间。在整个工作期间,应快速完成必要的操作程序,所有无关人员尽可能远离放射源。 

  手术结束后应对手术区域进行检测,以排除粒子在手术植入过程中遗漏的可能。

1.png

 

(2)患者的放射防护

  植入粒子术后的患者,应当在植入部位对应的体表进行适当的辐射屏蔽。术后患者病房,除医护人员外,其他无关人员不得入内。医护人员查房,家属成员如需长时间陪护应与患者保持 1m以上的距离。 

  接受植入粒子治疗的前列腺患者和胃肠道患者应使用专用便器或专用浴室和厕所。肺部或气管植入粒子患者,在住院期间应带口罩,以避免粒子咳出丢失在周围环境中,如发现粒子咳出,应报告主管医生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前列腺植入粒子的患者应戴避孕套,以保证放射性粒子植入体内后不丢失到周围环境。为防止随尿液排出,在植入后两周内,应使用容器接尿液。如果发现植入的粒子流失到患者的膀胱或尿道,应用膀胱内镜收回粒子并放入铅罐中贮存。 

  植入粒子患者,住院期间需要在医院其他科室检查或治疗时,为了保证公众的辐射安全,负责治疗科室应告知患者穿戴防护用品。 

  当患者或家庭成员发现患者体外的粒子时,不应用手拿,应当用勺子或镊子夹取粒子,放在预先准备好的铅容器内(主管医师事先给予指导),并将该容器返还给主管医师。 

  患者应注意定期随访。